在《君子企業》一書中,作者謝清標教授指出君子是儒家的理想人格標準,一個人能做到儒家的道德要求,我們稱他為「君子」;在商場上,一家企業若能依照儒家的道德準則營商,則稱為「君子企業」。
中華倫理當中,「仁、義、禮、智、信」,合稱「五常」,是儒家價值體系的核心,以合乎五常原則經營的企業就是「君子企業」。
「仁」是指一間具仁愛和有善心的企業。梁漱溟先生認為孔子最重要的觀念是仁。《論語‧顏淵三十》中記載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孔子的學生樊遲問什麼叫仁,孔子祇告訴他兩個字:「愛人」,愛別人就叫仁。在管理上,我們可以說一間具有仁愛之心,愛護顧客及各企業持份者的企業就是以仁為本的君子企業。2009年新鴻基地產旗下一個建築地盤發生工業意外,造成六個工人不幸去世,新鴻基立即發放100萬元的恩恤金,15萬元殮葬費和5萬元帛金,合共120萬,並承諾負責受害人子女教育費用直至大學畢業,遠高於法例的要求。雖然其後新地高層涉及貪污訴訟,但新地的仁愛行為是值得肯定的。
《禮記 ‧ 中庸》說:「義者宜也。」義就是適宜的意思。孟子有名的「四端說」中羞惡之心,即是憎惡不合理和不正義行為的心就是義的根。因此,一間以義為本的企業就是一間經營手法合理和合乎道義的企業。左傳說:「不義,神、人弗助。」《左傳.成公一年》不論是個人或企業,行為不義的話,天和人都不會出手相助的。三鹿奶粉就是一個很好的反面教材。三鹿奶粉雖然是獲得國家免檢認可的國內知名品牌,但因為瞞騙消費者,把三聚氰胺等有毒化學元素滲入奶粉,至今事件導致29萬餘名嬰幼兒出現腎結石,其中6人死亡。為了一時的利益而放棄辛苦建立的品牌形象,最終為消費者所摒棄,落得慘淡收場,實屬不智。
「禮」指君子企業會致力於令各持份者都達到各自的目標,以多贏及互助互利為營商宗旨。荀子「禮論」中稱「禮」為「群居和一之道。」即是禮最大的作用是令人可和諧地一起生活。孔子說:「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十二》說出禮的運用,以和為貴。最近《中華遺產》雜誌邀請50多名中國歷史及語言研究等專家學者,再結合網民意見,評選出「100個最具中華文化意義的漢字」,其中「和」字被選為「最中國」的漢字。「和」的思想承認客觀存在矛盾和對立,如陰陽、剛柔、義利等;但不同的事物通過「和」可以和諧地、有機地結合為一體。孔子「執其兩端而用中」、「和為貴」等思想,有助於克服偏激性思維,適用於管理。公平咖啡是用「和」達到多贏的好例子。在公平咖啡計劃下,不但啡農的收入可以提高,他們又可以學習和採用更環保及可持續性的耕種技巧,農夫所在的地區亦可以得到額外資助改善該區醫療及社會多方面的設施,消費者飲公平咖啡心理上又有對社會公益作出貢獻的滿足感。
「智」就是具有智慧、知識、分析、判斷、創造、思考、洞察的能力。《論語‧憲問二十八》說:「知者不惑。」即是有智慧的人能深入了解事物,凡事不會疑惑不決。高層次而言,智反映了企業所採用的仁義為本經營方針和哲學。在企業的日常運作上,智包括了企業知識方面的管理,包括市場調查,以及用作研究及分析市場大趨勢的市場資訊系統管理。智慧型的企業必須分析和了解市場大環境的基本轉變才可以順勢而行。例如,人口老化這個大趨勢對很多商業機構都有重大影響。以飲食業為例,餐飲業管理人員有需要考慮餐牌改用較大的字體,每張餐桌上放一把放大鏡,光線要較光猛,地板及廁所地面要防滑,周邊地方加設扶手,食物烹煮時間要較長,令食物變軟方便咀嚼,才能吸引愈來愈多的較年長消費者光顧。
「信」指一個企業的行為是誠實、可靠的。《論語.顏淵篇》子貢詢問為政之道。孔子答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追問:「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繼續追問:「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孔子認為治理國家最重要的是糧食足夠,兵力足以保衛國土及言而有信。不得已時「兵」、「食」可去,而不可失「信」於天下。《論語.學而篇第七》說:「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企業與顧客要像朋友一樣,必須言而有信,以誠信為本,才能取得消費者的信任,才可以成功。缺乏誠信的企業最終必會受消費者的唾棄。君不見每天一卡卡載滿內地消費者的火車湧到香港買奶粉、皂液、廁紙等日用品嗎?是大陸買不到嗎?非也!原因就是大陸的眾多企業缺乏誠信而已。謝清標教授參考:《君子企業》(書籍下載點: http://www.alantse.net/cw/)